close
以下兩篇文章寫得很中肯,其實自己也受到那種恐慌的氛圍影響

印象最深刻的是,有天準備要去上班,突然....老公跟我說"叫我停止食用油切茶"

心裡第一個浮現的是-"老公受到塑化劑影響"

沒想到他老大還真是人云亦云&道聽塗說到一個極致

(好啦!話說回來,他也是擔心我的

我說-"你指的是塑化劑吧"然後,他就說反正你不要再吃了,又說"侯怡君因為想減肥照三餐吃益生菌包,吃到大腸癌"

我心裡又是一陣"噗"好啦!我先去查新聞確認吧~反正問也問不出所以然。

結果是某議員的老婆得到大腸癌,懷疑可能是因為照三餐吃了德康生技的通暢粉包導致

(這落差還真大啊,明明是為了解決便秘,又不是減肥;明明是某議員的老婆,竟然可以變成侯怡君)

後來,某單位證實,大腸癌乃生活飲食不良造成與塑化劑無關

---------------------------------------------------------------------------------------------------------

來自臉書的文章-
起雲劑恐慌有感~劉志洋寫於 2011年5月27日 23:34

食品添加物的本意是在於維持出廠產品的均一品質或者是提昇原有食品的風味

香料的添加量一般是在萬分之三到萬分之五(一公斤加0.3~0.5公克)

那種所謂的大骨精或是肉精等調味料添加量在百分之三到百分之五間

而且那些調味料有很多只是將原有的物質濃縮而已

(像肉精,就是肉打碎煮沸再加上蔥薑蒜去調味後,利用冷凍乾襙或是噴霧乾襙而製成)

我認識的大多數食品加工廠也都是只想安分守己養活自己的平凡人

不會想做騙人或是害人的勾當去添加不該添加的物質

怎麼電視搭著這波起雲劑的恐慌列車將這些食品業者講的好像牛鬼蛇神一樣?

把他們做出來的東西通通當作是黑心商品呢?

我知道大家現在很恐慌

可是就連起雲劑的基本原理

電視跟報紙都講的不太正確

起雲劑的主原料是精製棕櫚油+乳化劑+膠體

就是為了用乳化劑與膠體將棕櫚油的油顆粒包覆之後能夠有效的懸浮在液態或是膠狀體系裡頭

去創造有固形物顆粒的感覺

所謂的防止油水分離,我不曉得柳橙汁裡頭有什麼油份存在呢?

沒有油,那為什麼要加起雲劑?也就是說現在對於起雲劑的解釋根本就不是真正起雲劑的功能啊!!

5/28 感謝大學同學Ethan的提醒,上述的起雲劑功能應比較偏向於應用在飲料果汁類系統時候的主要功能(還有Deborah學妹提出的調色的觀點,但是報導中 所描述之起雲劑應用在錠劑&口含錠中的作用我並不清楚,所以若有同學學長姐學弟妹知道的,可以幫我補充這方面的說明,感恩~ ^_^ )


我很想多解釋些什麼

可是光是這幾天我解釋到有很深的無力感

因為電視與新聞有太多的似是而非的觀念在流竄

那些搞政治的,搞廣播的,搞國安的都能夠在舞台上講上一回

是三太子上身還是什麼? 有專家附身在她身上讓他們講的這麼振振有詞嗎?

套一句布袋戲的台詞:這世上當真有渡不完的世俗庸人,果真有誅不盡的妖魔鬼怪啊~~~~~

---------------------------------------------------------------------------------------------------------------------------------------------

有關這次起雲劑含塑化劑事件的觀感

澄萱咖啡寫於 2011年5月29日 1:57

就這次的起雲劑事件,大家一致撻伐

媒體拼命的報導,政府為了"責任"全面封殺,

有誰去探討了"為何要用起雲劑?"

起雲劑是一種幫助食品乳化,讓食品看起來更濃稠,吃起來更滑順的東西,

食品廠用它只是增加食品美味及增加成本而已~

用起雲劑錯了嗎?應該說食品工廠對生產出的產品去添加起雲劑並不見得有錯真的錯的是那幾家黑心的原料廠用低價的塑化劑去替代高價的棕櫚油!!

至於那些飲料廠.食品廠說實在也是無辜的受害者,

要說食品廠貪小便宜嗎?其實不盡然,

近幾年來原物料不斷飛漲售價去無法調整,理所當然去節省成本,

即使節省成本大部分廠商也還不至於去使用非法添加物,

此次的不法添加物就連政府衛生單位都沒想到會去添加這東西,

更何況是食品廠!!

或許大家會說難道採購原物料都不慎選?不去檢驗嗎?

再者原物料如果每批每樣都送驗,那到底該驗什麼?該驗幾樣?

每一樣原料只要驗一個項目動不動就數仟甚至於上萬,

那成品內含多少種原料X每樣的項目=很多很多錢,

這錢誰出?算消費者的那肯定是高價的商品,

算廠商的?扣掉通路.物流及層層剝削再加上每批每樣的檢驗費

廠商還剩多少?畢竟商業行為不屬於慈善事業,

我想大家最終都只能以政府衛生單位檢驗合格作為標準,

只要在政府衛生單位規定的範圍內就不屬違法.........

我並非是替那些食品廠說話,

只是看到了很多人一味的撻伐食品工廠,

而說出自己的感受,

說實在,消費者人心惶惶,擔心害怕沒有錯,

那就在所有未明朗化前乖乖的喝媽媽煮的,自己做的東西吧!!!!

食品廠產品回收,找誰賠?那幾家黑心化工廠能賠的起嗎?

財力不夠雄厚的不知道這次有要倒了幾家?

因此最終的責任是在那幾家黑心的原料製造者,

請大家不要在一直罵了!!(除了黑心原料廠要繼續罵以外)

其實市面上銷售的產品,

手工製作與量產化的商品本來製作的條件就不同,

當然售價也大不同,但畢竟市場上的自由競爭與需求,

成本高的手製品能有生存,自動化平價產品更有需求,

自毒奶事件在加上塑化物添加的事件後大家能夠覺醒,

1.生意人賺錢有道,不要在做有違良心的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芹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